潼南柠檬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投产 为潼南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

       12月19日,潼南区2019年第四批重点工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活动在潼南柠檬产业园举行。区委书记曾菁华、区人大主任周德勋、区政协主席张彬等区领导出席,区委副书记江志斌现场致辞,副区长陈建华主持活动,部分区级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及签约、开工、竣工、投产企业代表参加。
 

    活动中,区委书记曾菁华宣布企业正式签约、开工、竣工、投产。签约项目代表重庆坤煌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竣工项目代表重庆潼南柠檬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发言。重庆潼南柠檬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代小平在发言中指出,潼南柠檬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6亿元,占地约1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柠檬初加工及国际柠檬交易中心;二期为:柠檬食品精深加工;三期为:柠檬日化品及生物药业加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可辐射带动潼南及周边地区20万以上果农持续增收。其中一期项目,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潼南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内建成并投产,将有力解决潼南柠檬收储的大问题,使潼南柠檬产业得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
 

    活动期间,区委书记曾菁华一行深入柠檬产业园,现场了解柠檬产业园竣工投产及在建情况,并充分肯定了柠檬产业园建设效果。他指出,潼南柠檬市场前景广阔,汇达柠檬要抢抓机遇,提高针对性,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走好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走好助农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助推潼南柠檬产业做大做强, 促进潼南经济发展又快又好。
 

      据了解,参加此次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活动的39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20亿余元,投产后产值将达到240亿余元。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对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新区升级建设、推进我区乡村振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有力助推我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汇达柠檬:小柠檬带动15亿元大产业

来源:重庆日报

        一个小小的、酸酸的柠檬,能用来做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只知道它能“切片泡水”或是直接榨成汁加糖饮用,少数人会在烧鱼或烧菜的时候放几片柠檬去腥提鲜。
       国内外柠檬加工企业,有把柠檬加工成柠檬干片的,也有将它加工成柠檬茶等饮品的。
       除此之外,柠檬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吗?
       能!
       天然健康的蜜茶和果脯、香甜可口的柠檬膏、美容养颜的面膜、清香浓郁的精油……在重庆潼南工业园区,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达柠檬)硬是把酸酸小小的柠檬加工出了新花样,5大类300多种产品,不仅抢占了国内柠檬精深加工产品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使汇达柠檬成为柠檬行业的佼佼者。

       受“追捧”的高身价柠檬产品

       2019年10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汇达柠檬厂区大门旁边的产品展示馆。
       这里,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产品涵盖了化妆品、食品、饮料、保健品及生物医药等5大类,全部是由柠檬作为主要原材料加工而成。
       与卖柠檬鲜果相比,这些产品的身价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例如:1吨柠檬鲜果的售价在1万元左右,而1吨柠檬鲜果能制作成约100公斤的柠檬冻干片,售价可以卖到6万元;利用柠檬制作成的面膜,一盒5片装的产品市场零售价可卖到上百元……
       别看价格贵,抢着要的人却不少。
       2019年5月17日,在2019中国(西部)“一带一路”跨境投资与贸易对接会上,汇达柠檬与马来西亚、意大利、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客商展开洽谈合作,并成功签下多个2020年柠檬鲜果及柠檬系列产品意向代理合同。
       5月23日,潼南区举行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推介暨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责任有限公司、深圳市果品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专程赶到潼南,分别与汇达柠檬签订了上亿元的采购合同。
       这两份订单中,除了柠檬鲜果外,大部分采购的是柠檬精深加工产品。
       近年来,国内外经销商主动前来“抢”产品的事,在汇达柠檬已成常态。
       “几乎每天,我们都要接待一两拨前来谈代理的客商。”汇达柠檬副总经理张帮奎透露,汇达柠檬产品早已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畅销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并出口俄罗斯、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2016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就猛增4倍左右,超过11亿元,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的业内“带头大哥”。其后的2017年、2018年,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到2018年,公司年销售收入已接近15亿元。


      困境中应运而生的技质部

       用柠檬做原材料加工产品已有多年历史。然而时至今日,做柠檬深加工的企业,普遍都是以饮料、膳食纤维、即食片等为主,而像汇达柠檬这样能够研发出5大类300多种产品,且其中50余种已投入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汇达柠檬在柠檬深加工方面已独树一帜。”谈及公司开发的产品,张帮奎一脸自豪。
       用柠檬做出如此多的产品,并将市场占有率做到排名全国前列,汇达柠檬靠的是什么?
       答案,就在汇达柠檬为求生存而组建的一支研发团队身上。
       事情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2007年,刚刚成立的汇达柠檬在潼南区崇龛镇张板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动村民种植柠檬。
       四五年时间下来,无论是公司还是种植户,都没赚到什么钱。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柠檬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价格高的时候可卖到每斤10元,低迷时仅仅能卖几角钱,甚至还赶不上土豆和红薯的价格。
       汇达柠檬创始人代小平是个土生土长的潼南人,一心想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他,这种价格起伏所带来的巨大失落感,让他无法接受。
       放弃,有违创业的初衷;坚持,该怎么破除困境?
       经过市场调查和资料研究,代小平决定带领汇达柠檬另谋出路——以柠檬精深加工为基础,布局集种植、研发、精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柠檬全身是宝,市场前景非常好。未来,以柠檬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柠檬市场规模在全球可能高达数千亿元。”代小平判断,柠檬精深加工可以“吃掉”公司旗下的所有柠檬鲜果,完全能够让公司及种植户避免市场风险。
       如何做柠檬精深加工?
       最便捷的一条路,就是直接购买别人的专利技术来加工柠檬产品,但这显然会受制于人。最终,汇达柠檬决定自己搞研发,转型做科技型企业。
     要搞研发,必须要有研发团队,要有技术。承载着汇达柠檬发展重任、关乎着汇达柠檬前途和命运的汇达柠檬技质部,应运而生。


      “痛并快乐着”的4个人

       被公司寄予厚望的汇达柠檬技质部,刚成立时只有4个人,工作场地仅有不到60平方米。他们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做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我们每个人都憋足了劲,不停地查阅资料或是去其他企业和院校借鉴学习,加班到半夜都是常事。”汇达柠檬技质部技术员龙玲回忆,在实验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看显微镜都会看到眼睛疼。
       整个过程,大家“痛并快乐着”,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技质部研发的第一款产品,是柠檬水。
       2014年9月,经过两年多的反复研究和试验,第一代柠檬水问世。一经推出,就凭借酸甜可口的特点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大家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好景不长,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不少消费者反映柠檬水口味单一,偏酸不好喝。
       代小平意识到,改良和升级产品迫在眉睫,这需要引进更多的人才充实研发力量。
       不久后,做了多年柠檬产品研发的张帮奎,被代小平从四川安岳一家柠檬加工厂高薪挖了过来。作为汇达柠檬技术研发带头人,张帮奎带领技质部研发人员迎难而上,对柠檬水进行改良。
       “部分消费者接受不了原来的口味,我们就展开市场调研,对柠檬水酸甜程度进行不断试验。同时,还和重庆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院校合作,进行技术产品及设备升级。”张帮奎说。
       2015年,经过上百次试验,改良后的柠檬水成功面世。其淡淡的酸甜味,迎合了更多消费者的口味,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好评。


     研究团队“升级”

       汇达柠檬要成功实现转型,显然不能只依靠一种产品。
       除了对柠檬传统食品的开发加工外,他们还对柠檬产业链进行了延长。如:榨汁及脱苦浓缩,柠檬香精油萃取和精分,柠檬果渣、果核中含有的果胶、黄酮、苦素和纤维素等有效成分的萃取和综合利用,柠檬叶、柠檬花中香精油等有效成分的萃取,含有柠檬成分的药品、保健品和柠檬洗涤用品、化妆品的研发等等。
       “搞柠檬产品研发,有两个难关要过。”张帮奎介绍。
       一是通过基础研究,弄清楚柠檬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它有用成分,其功效及利用价值如何。在此基础上,再寻找把这些成分提出来并将之做成柠檬产品的方法。
       二是把开发出来的产品做好。这属于应用转化研究的层面,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研发出来的产品要有市场价值,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同和喜欢;能够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手段把产品加工出来,并且,转化成本不能太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要具有先进性和不可复制性,不能被别人轻易模仿和窃取。
       “这两道难关涉及面广,只要某一方面没有做好,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研发失败或走更多弯路。”张帮奎说。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技术转换,仅靠技质部的人是无法完成的。
       张帮奎开始四处高薪招聘专业人才,高校生物工程、食品机械、食品化工等专业的毕业生,有经验的水果深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都在引进之列。好的研发团队有了,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做产品研发,只有舍得投入,并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张帮奎解释。
       除了可观的薪水,汇达柠檬还采取了激励措施——对于创新业绩突出的人员,公司为其提供培训机会,进行全方位培养,为他们的能力提高和职务晋升搭建相应的发展平台。
       与此同时,汇达柠檬还通过特聘技术顾问及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的方式,壮大研发力量。
       如今,汇达柠檬组建起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研发团队,技质部已拥有固定技术人员25名。还有来自重庆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兼职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后、研究生等科研人员12人。
       汇达柠檬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毫不吝啬——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并在广州组建了化妆品研发中心,在重庆组建了汇达柠檬工程技术中心。
 


       把一个柠檬“榨干吃尽”

       做柠檬深加工,柠檬的有效成分被利用后,往往还要剩下60%-70%的皮渣。
       长期以来,国内柠檬深加工企业的一贯做法是将皮渣卖给饲料厂,用于加工猪饲料。
       最初,汇达柠檬也是如此。
       这些皮渣贱卖了可惜,能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从2016年起,张帮奎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始对皮渣的利用和深加工进行研究,并逐渐从皮渣中成功提取出了膳食纤维和黄酮等有效成分,分别用于开发柠檬食品类产品和保健品。
       再如,柠檬籽中的苦素,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止痛、消炎等作用,在医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多年来,国内鲜有企业能够成功地从柠檬籽中提取出苦素。
       在几乎没有现成经验、技术可供借鉴的情况下,2017年以来,汇达柠檬研发团队展开了提取柠檬苦素的研究。从原材料处理、萃取溶剂、萃取时间、分离纯化等,每一个环节,研发团队都要反复地试验。
       研究初期,团队从柠檬籽中提取出来的苦素,纯度只有40%。到如今,经过上千次试验,纯度已提高到了70%。
       “从柠檬籽中提取出来的苦素,纯度越高,活性越强,功效越好,利用价值更大。”张帮奎说,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他们的目标是达到90%以上的纯度。实现这一目标后,汇达柠檬还要与医院合作研制药物。
       经过研发团队的努力,公司累计获得逾20项国家专利,所研发的产品工艺和品质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汇达柠檬实现了环境友好型柠檬无废弃循环加工利用——
       在对柠檬进行分选后,首先提取柠檬油,用于生产柠檬面膜、柠檬洗面奶和柠檬护肤霜等日化用品;
       将取油后的柠檬进行去皮榨汁,生产柠檬蜜茶及柠檬膳食纤维;新鲜的柠檬汁进入果汁线,生产NFC(非浓缩还原汁)鲜榨果汁饮料;榨汁后的果肉,用于制作柠檬果酱及柠檬果糕;
       最后,柠檬籽可用于提取柠檬籽油和柠檬苦素。
       如此一来,柠檬从果皮、果肉、果油到果籽,转变成300余种产品,小小的一个柠檬被“榨干吃尽”。
       在国内柠檬深加工行业,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柠檬种植、加工等环节进行深度研发,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升级、技术应用等创新活动,使一个小小的柠檬发挥出更大价值。”张帮奎说。
 
     企业名片
       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是一家集柠檬种植、研发、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科技型企业,公司研发出的300余种柠檬产品,抢占了国内柠檬精深加工产品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9年,凭借优异的科研成果,汇达柠檬技质部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荣耀登榜丨汇达柠檬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2月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六批29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随着重庆市潼南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柠檬产业紧跟步伐,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围绕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柠檬作为潼南名片实至名归,在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示名单上,汇达柠檬集团位列重庆企业中第一位。 

    据悉,新认定的29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和组织,强化指导,各省(区、市)遴选推荐、严格把关,经专家评审和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并公示的各地多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汇达柠檬此次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必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己任,强化创新驱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建设优质化生产基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农户就业增收、致富脱贫,引领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

荣耀登榜丨汇达柠檬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2月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六批29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随着重庆市潼南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柠檬产业紧跟步伐,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围绕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柠檬作为潼南名片实至名归,在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示名单上,汇达柠檬集团位列重庆企业中第一位。

据悉,新认定的299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和组织,强化指导,各省(区、市)遴选推荐、严格把关,经专家评审和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并公示的各地多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汇达柠檬此次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必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己任,强化创新驱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建设优质化生产基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农户就业增收、致富脱贫,引领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颗柠檬“裂变”背后的改革创新密码

来源:新华社

    ​  冬雨初歇,重庆潼南区柏梓镇的万亩柠檬林里,嫩黄色的果实随风摇曳,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漫步其间,心旷神怡。

  潼南,世界公认的三大顶级柠檬产地之一。如今,小柠檬已“裂变”成为大产业:从“小、散、乱”到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变身为300余种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助推潼南向着“世界柠檬之都”目标迈进。

  从“小、散、乱”到规模化

  地处北纬30度,年均气温17.9摄氏度,偏酸性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潼南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意大利西西里岛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柠檬产地。

  “潼南柠檬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但多是农户零星栽培,规模小、品质差。”潼南区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张玉洪说,2000年前后,潼南开始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46岁的孙劲是柏梓镇的种植大户。2002年,在广东打工的孙劲看到商机,辞职回老家种植柠檬,如今种植面积达700多亩,年利润100多万元。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科学的种植方式,孕育出优质的柠檬。孙劲说:“土地是从村民手里流转来的,品种是从美国引进培育的‘尤力克’,育苗使用的是脱毒容器,栽植采用国际标准分区定植。”

  柠檬,不只让种植大户发家致富,也撑起了贫困户的脱贫希望。“我在柠檬基地学会了给柠檬树剪枝、除草,只要自己肯吃苦,生活会越来越好。”柏梓镇羊堡村贫困户孙中起说。

  妻子去世、儿子生病……接二连三的打击曾让孙中起一蹶不振。政府动员孙中起到柠檬基地务工,一年近2万元的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孙中起彻底摆脱贫困。

  数据显示,潼南柠檬种植面积已从2015年的11万亩增加至3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重庆第一,获得国家级柠檬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等十余项国家荣誉,带动5万多果农脱贫致富,户均增收1.2万元。

  车间里的“百变天使”

  在重庆汇达柠檬公司生产车间,一筐筐柠檬被倒入鲜果分选机,它们经过浸泡、清洗、拍照、扫描等流程,再进入精深加工环节。

  “在这里,柠檬能变成300多种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徐小玲伸出三根手指说,柠檬经过精深加工,一点废渣都不会留下。

  一颗柠檬到了生产线上,果肉制成柠檬饮料,果皮制成柠檬蜜茶,果皮还能提炼出柠檬精油,制作成洗面奶、面膜等日化用品,连苦涩的柠檬籽都能制成花果茶……

  曾经,潼南柠檬主要用于鲜销,但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价格最低时一斤只能卖3角钱。柠檬精深加工,既能有效规避鲜果市场风险,还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2年起,汇达柠檬等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与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组建研发中心,打造柠檬加工产业链。

  徐小玲算了一笔账:“柠檬鲜果一公斤批发价约8元,经过精深加工,一公斤柠檬的价值达到100多元,汇达柠檬的产值也从两年前的11亿元提高到25亿元。”

  如今,柠檬精深加工产业链仍在不断延伸。在潼南高新技术园区,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鲜柠檬“洁净化”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

  “项目预计将于明年初正式投产,将实现附加值更高的柠檬果胶、柠檬烯等数十种产品的生产制作。”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更生说。

  走向世界大舞台

  上个月,俄罗斯绿色星球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大卫·阿达米亚到潼南多个柠檬种植基地考察。掂量着手中的柠檬,阿达米亚兴奋地说:“你们的柠檬质量很高,价格也很合理,肯定能在俄罗斯卖得很好。”

  阿达米亚与汇达柠檬公司签下采购订单。不久后,新鲜的柠檬搭乘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8天后顺利抵达莫斯科。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潼南柠檬正从闭塞的深山走向世界。

  “以前,潼南柠檬运到莫斯科至少要40多天,而柠檬保鲜期最多只有一个月。”阿达米亚直言,直到8年前有了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潼南柠檬才能出现在俄罗斯人的餐桌上。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潼南柠檬“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在不久前举行的潼南国际柠檬节上,印尼泓源达农副产品公司法人代表钟水兴订购了价值6亿元的柠檬鲜果。它们大部分将沿着两年前开通的陆海新通道,先经铁路运至广西北部湾,再通过海运抵达印尼。

  “陆海新通道将重庆与印尼的物流时间缩短十余天,我们已与潼南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期待实现合作共赢。”钟水兴说。

  潼南区也顺势而为,出台200多项柠檬种植标准,确保柠檬符合出口要求,并与重庆外经贸集团携手开拓海外市场。截至目前,潼南柠檬已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已占全区产量的50%以上。

  “潼南柠檬产值已超过32亿元,种植、加工、营销、研发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说,未来力争实现柠檬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形成百亿级柠檬产业链。